什么是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把握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案例其成功经验,成为项目开发建设的执行范本。
早在2010中央一号文件就关注“三农”问题,这已是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其中明确提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了响应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构建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化,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来各种新兴农业模式发展探索有了很大成功案例。
如果准备在发展新农业项目,不妨多研究研究中央解决三农问题4大基调:改善农村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需求。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从这些数字能够看出,现代农业项目品牌的打造中央在多年前就已经作出了努力。
新兴的观光旅游农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近年新农业的特点:
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有些文化底蕴深厚城市比如成都的休闲文化传统,使得农业观光园在成都市逐渐成为农业中的一种朝阳产业类型。但是部分观光农业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缺乏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市场调查分析、经营不规范、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总的来说国内发展有需求,现有产品质素较差,市场环境良好——需要新型的、复合的观光旅游农业园区的出现,大多是以培育转基因的作物和食品为主要目的的生物技术和以发展精确农业为主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禽畜养殖中。这些园区极度强调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经营,涉及科普知识传播,对于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的精神未深刻理解,有些区域急切的打造一个大型的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包装基地。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概况(法国):
家庭农场
主要进行生产活动,同时也起到生态绿化功能。
教育农场
政府租用土地,为农业部门所属培训的教育农场。
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景观遗产。
家庭农园
主要是利用土地让市民休闲地体验劳动,同时作为城城市的景观。
市的景观
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概况(美国):
早在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所以发展的比较早。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概况(日本):
日本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文化异质性的增加,农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越来越强烈,游客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观赏,更多的希望实践,亲身体会一下农趣。
项目参考意义:
强调市场区隔:市场区隔的观念吸引游客前往观光农场休闲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也能尽情徜徉田园风光,体验农庄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以享受高品质的农庄度假生活。
观光农场附设农家旅舍增加收入:除维持原有的农业生产活动外,并以“副业经营”的形态提供休闲度假服务,一方面可直接增加农场额外的收人,另一方面也间接地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强调农场体验活动:这些农场旅游公司和许多农场或牧场都订有合约关系,大部分的农场或牧场都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游客可与农家共同进餐、闲话家常,并伴同参观其农场或牧场,或参与简易的农场活动,如挤牛奶、喂小羔羊、剪羊毛、骑马等活动。
凝炼国际吸引力:游客到观光农场休闲度假,可住在农户兼营的农家旅舍,并亲身体验农庄或牧场生活,尤其与农场主人聊天、享受其亲切的待客风格,最能体验田园生活的情趣。